特斯拉在中国:颠覆行业or富人玩具?
来源:站长新闻AiWeTalk的空间 2014-04-02
3月20日消息,在2014 IT领袖峰会分论坛《智能汽车与互联网》,IBM中国开发总经理王阳、深圳航盛电子总裁杨洪、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孙东升、深圳赛格导航科技董事长张家同、以色列安速顾问咨询公司总裁Yuval Binur参与讨论。
王阳:未来街上汽车无人驾驶
王阳表示乘坐特斯拉的感受非常震撼,“感觉就是计算机下面装了四个轱辘,它已经改变了人们对汽车的印象”。
他提出未来汽车的蓝图,当地图和导航技术成熟后,可能街上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的。“当你去上班,到了公司后车子自己会开回家,太太不需要在家里等着开另外一辆车。所以人们不会再拥有汽车,汽车制造商会变成一个运营商,把汽车开出来供大家使用。”
王阳进而谈到商业模式的颠覆。“比如物流行业,所有路上跑的东西只是一个载体,到处都可以走;还有本地服务,你坐在车上,所有外面的变化车上的电脑都会告诉你;再比如电网,如果车子全部停在停车场上,就像是停了多少台电脑,是不是就可以联网成为一个云计算的平台……当平台不断移动,服务所可以想象的空间相当之大。”
孙东升:国内电动车发展还需过程
孙东升表示特斯拉的成功是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电池的成本问题,第二是安全性问题。特斯拉的电池采用了比较成熟的1860,即笔记本电脑用的电池,量大且技术相对成熟,性能稳定。另外,特斯拉有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某一个电池出问题会断电,解决了电池非一致性问题,安全问题随之而解决。
但认为国内的电动车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国内电池制造水平偏差,行业面临过剩问题,包括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池添加剂等,专利技术基本上掌握在日本人手里。“真正提高现有电池可靠性、一致性、性能,可能还需要我们原创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来提高,使现有产品提高性能与专有技术,还是有投资机会的。”
杨洪:应进一步融合汽车文化
杨洪讲述了特斯拉的两大问题。
一方面,特斯拉要进一步实现汽车与通讯电子、计算技术和汽车文化的融合。杨洪认为特斯拉的不足之处是成本较高而内饰精细度不足,“在中国70、80万买一辆车,舒适性、内饰的精细程度跟奔驰宝马奥迪还不能比,如果从享受角度出发的话,我不会买。”
他认为特斯拉和传统汽车文化的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在高温、低温、震动所有的恶劣环境下都要保证安全、可靠;在电子方面,它的电池兼容,电极比较多的时候要防止它互相干扰,一干扰的话软件出错就有问题了。
另一方面,要实现大批量制造。特斯拉目前造车是按照订单的个性化要求,去年2万多辆,今年最多5万辆,目前的数量级别与全球现在每年8500万辆造车相比,只占千分之几。
“他要颠覆传统汽车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他对汽车产业有很大推动作用,把电子通讯和汽车产业有机融合,让汽车更加智能化,特斯拉是一个方向。”杨洪表示。
张家同:特斯拉发展受汽车行业格局制约
张家同认为,从消费角度讲特斯拉更像是一个时尚标签,而汽车智能化这个词用得过于狭隘。张家同认为,汽车网络化是必然趋势,以后有大量的实时动态数据,形成人、车、环境与背景资源的交互,特斯拉代表的就是这个趋势。
但他不认同特斯拉将抢占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入口。“这实际上受到现有汽车制造行业利益格局的制约,不太容易。为什么?再漂亮一颗钮扣,是镶嵌在别人衣服上,类似于上海通用、一汽大众,这个平台是我的,你再牛也绕不开我的平台,我就是对平台入口有发言权乃至有控制权。”
张家同同时表示,移动互联网跟传统互联网也存在巨大差异。移动互联网使用碎片时间,不像传统互联网有连续的时间,可供开发的商业价值是存在巨大差异。“从事移动互联网,特别是汽车和汽车用互联网的人思考问题一定要甩开跟传统互联网思考价值链的组成方式。”
Yuval Binur:要看到特斯拉未来大众主流的市场
Yuval Binur提出,特斯拉在汽车行业把标准设的特别高。特斯拉最早的设计和销售的思维是给硅谷这些富人用的玩具,除了电池以外,特斯拉还有很多趋向是领先的,包括安全辅助驾驶、电子显示仪等,互联网在它上面的应用值得关注的,
“我们车偏移了,车会给你警报;我们孩子以后学车的时候,我们可以定车速是多少……我认为中国人的思维不应该只看到特斯拉现在很小的一个市场,而是要看到大众、主流的市场,这是我们中国企业真正能够领先的一个市场机会。” Yuval Binur称。
文章编辑: AiWeTalk网页客服(www.AiWeTalk.com)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