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火热背后的隐忧
来源:网络营销AiWeTalk的空间 2011-12-10
微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其传播力、渗透力及影响力在诸多热点事件中得到了广泛渗透。匿名性、低门槛以及碎片化的特征改变了现实社会话语权的框架,也使微博迅速实现了从网络社交平台到舆论集散地的转身,甚至对舆论格局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显示,在2010 年50起重大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
然而,微博来势过于迅猛,让人们在惊叹之余更有些措手不及。一方面,在光鲜亮丽的表面背后,那些潜伏着的非理性因素正日益凸显。“筷子变笋干”、金庸 “被去世”、日本地震系列谣言、碘盐防辐射等虚假信息,在误导大众的同时,也干扰了正确信息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微博用户的匿名性、微博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以及把关机制的不健全给虚假信息以及个人隐私的非法传播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民众的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也加速了情绪化言论的传播,处理不当就容易酿成公共事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微博极易发展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和社会情绪的“发泄器”。
另一方面,在微博的聚合作用下,除了草根网民外,政府管理部门、企业、传统媒体等也纷纷瞅准时机入驻微博,意欲在这个飞速成长的网络新天地分得一杯羹。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把好微博时代的脉搏,狂热中的微博使用者容易迷失方向——政府管理部门的微博问政暴露出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三大短板;企业广告主的微博营销难见成效,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遭粉丝厌恶;传统媒体在微博紧逼之下步履维艰,甚至开始沦为微博的附庸。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曾说过,“历史将证明:微博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一种新文化和新生活的出现。
只有那些与这一时代的标志性媒介——微博相匹配的人和事物才能获得飞速发展,而那些与之不匹配的或相抵触的人和事物将因此而受到损害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了解、熟悉和亲近并善用微博将决定我们的未来。”因此,在微博的助力下能否实现突破性发展,这还要看微博使用者如何以理性的态度来“了解、熟悉和亲近并善用”微博。微博问政:善用善管善待
前不久,四川会理县政府网站上一张县领导“飘”在公路上的照片引起了轩然大波。网络舆论一片哗然,事发后会理县政府网站很快瘫痪。第二天会理县立即开通官方微博,承认对于新闻真实性的理解有误,就此事向广大网友道歉,并主动附上了被PS之前的原图。通过微博进行快速沟通和诚意道歉,会理县仅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成功化解了舆情危机,甚至实现了逆转,由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变为小有名气的旅游城市。这提示地方政府,善用微博和网民进行有效、积极的沟通,其中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微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宠儿,更是网络问政的利器。随着微博用户数的高速增长,政务微博带来微博问政的升温。根据账户主体的不同,微博问政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微博和官员个人微博两种。复旦大学发布的国内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据了解,湖南桃园县早在 2009年下半年就开通了微博,是我国最早开通微博的政府部门。今年四月,外交部在新浪开通了名为“外交小灵通”的微博平台,是第一个由我国国家部委开通的微博。
微博问政是政府管理部门顺应时代要求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考验着社会管理者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但微博问政的实际操作情况却一直差强人意、问题重重。
微博问政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主要是单向传播而非双向交流、部分官员说话假大空、更新回应不及时等。对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曾提出过“政府微博三原则”:直面评论,学会讲话,结果为上。政府管理部门要做好微博问政,首先要学会如何在微博上与网民们进行平等对话和真诚交流,学会个性化和人性化表达;其次,应及时针对民众所反映的问题做出回应,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解决微博上反映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微博问政的作用,才能使网络问政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从陌生、茫然,到积极研究、利用,微博问政已逐渐升级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必备课程。如广东、浙江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有关微博的学习和研讨,南京出台微博建设意见,规定突发事件发生一小时内要进行微博发布……政府管理部门针对微博问政进行了很多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当然,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学会使用、利用微博只是其执政实践中的一部分,微博管理也是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虽然微博拓宽了草根人群的话语表达权,开启了民意表达的新方式,但微博在降低民众言论表达门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监管漏洞——污言秽语的骂战、泛滥的虚假信息、推手操纵的戏码……
加强对微博信息传播的规范治理势在必行,但是管理过度又违背互联网发展的客观规律,阻碍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对微博进行规范管理时把握好“管”与“放”的平衡至关重要。过犹不及,如何找准并把握好那个“度”,是对相关管理部门的严峻考验。
面对公众通过微博介入公共事务、表达个人观点的现象,社会管理者的媒介素养尤显重要。微博作为政府与公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对待微博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公众的态度,是执政水平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互联网的大国呼唤互联网的政府,政府管理部门应善待、善用、善管微博,重视微博舆论场。
我的评论
登录账号: | 密码: | 快速注册 | 找回密码 | ![]() |